作者:计仁杰徐子奇马宁

单位:医院

摘要

64岁男性患者因反复头晕3年再发10余天入院,头颅MRI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偏细,右侧大脑中动脉信号偏低;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未见显影。予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右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处球囊扩张术,1周后行支架置入术,术中发生堵伞及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夹层处置入支架2枚,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处置入支架1枚,撤伞后血流恢复再通。本病例提示颈动脉次全闭塞患者血管开通可分次进行,周详的预案和谨慎操作是避免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夹层;栓塞

颈内动脉次全闭塞(carotidstenosisnear-occlusion,CSNO)一般指血管狭窄率超过95%,狭窄远端近乎闭塞,可见“线样征”,远端显影迟滞或血管负性重构(内向性重构),若侧支代偿良好,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患者中,栓子脱落致脑梗死的可能性较小,所以该类患者目前临床处理仍有争议。但也有少数患者因侧支代偿不能满足供血需求而导致缺血症状,这时可考虑介入治疗,但因其特殊的血流动力学,介入治疗有其不同之处。现通过1例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分次开通术中堵伞及并发夹层的诊治,对颈内动脉次全闭塞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病例介绍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头晕3年,再发10余天于年1月15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有吸烟、饮酒史。患者3年前开车时出现头晕,头胀痛,伴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等症,持续1h左右,休息后好转,当时未予特殊处理。2年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持续20min,医院就诊,查头颅磁共振示脑内少量缺血灶,颈椎椎间盘CT示颈3~4椎间盘轻度突出。具体治疗不详,好转后出院。10余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头晕,头胀痛,伴恶心,无明显呕吐,无视物模糊等症,持续半小时后缓解,遂入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查头颅CT示右侧侧脑室旁腔隙性梗死;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示右侧颈内动脉偏细,右侧大脑中动脉信号偏低,建议查颈部动脉;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未见显示,血管变异考虑(图1)。入院时血压/78mmHg。神经系统体检:神志清,精神可,时间、地点定向力可,对答切题,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向运动无受限,两侧额纹、鼻唇沟对称,示齿无歪斜,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双侧肢体腱反射对称存在,头面部及四肢深浅感觉正常存在,指鼻准稳,双侧Babinski征(-)。实验室检查:肌酐76μmol/L,尿素6.8mmol/L,尿酸μmol/L,血脂正常,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四项、血沉等正常。

图11A~1B右侧颈内动脉偏细,右侧大脑中动脉信号偏低,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未显示

诊疗经过

诊断:(1)右侧颈内动脉狭窄;(2)高血压I级。予阿司匹林肠溶片mg和氯吡格雷75mg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稳定斑块,同时给予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促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于年1月20日行头颅CT灌注(CTP)提示:右侧额颞枕叶低灌注(图2)。

图2头颅CT灌注可见右侧额颞枕叶低灌注

经知情同意后于年1月21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球囊扩张术(图3~5),采用8F动脉鞘及8F导引导管,PT-2微导丝(0.mm×cm),ExcelsiorSL-10微导管和ASASHIINTECC微导管及Maverick球囊(2mm×20mm)。术中从右侧颈内动脉C1段开始由近及远,行球囊扩张3次(图4),球囊扩张后前向血流较前明显好转,但右侧颈动脉仍有残余重度狭窄(图5)。同时右侧大脑前动脉未见显影,有闭塞可能。考虑支架置入术后有高灌注风险,因此决定二次手术。

图3DSA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C1段次全闭塞,前向血流缓慢

图44A~4C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由近及远球囊扩张3次

球囊扩张术后继续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75mg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周后于年1月27日行右侧颈内动脉C1段支架置入术:局部麻醉,NAV-6远端保护伞(5.0mm×cm),Viatrac14Plus球囊(4mm×30mm),PROTEGE(6mm×40mm)和XACT(7~9×40mm)自膨式支架。术中造影(图6)见右侧颈内动脉前向血流较扩张术后当时有所减慢。置入保护伞,再次球囊扩张2次(图7),保护伞以远血管显示不清,考虑斑块脱落导致堵伞(图8A),且并发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图8B),遂于夹层处覆盖2枚支架(图8C~8D)。另再予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处置入1枚支架,撤除保护伞后再次造影,血流恢复再通(图9)。术后继续使用阿司匹林mg/d、氯吡格雷75mg/d双抗治疗,低分子肝素针剂1次/12h抗凝治疗3d,阿托伐他汀20mg/d稳定斑块等治疗,患者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头晕较前明显好转。

图55A~5B球囊扩张后前向血流明显好转,但右颈内动脉C1段仍残留重度狭窄

图66A~6B支架置入术脑血管造影,右颈内动脉前向血流较1周前的球囊扩张术时有所减慢

图77A~7C右颈内动脉狭窄远端置入保护伞,狭窄处再行球囊扩张2次

图8第2次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夹层及支架置入8A右颈内动脉保护伞以远血管显示不清,考虑斑块脱落堵伞可能8B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发生夹层8C~8D动脉夹层处置入支架2枚

图99A~9B回撤保护伞后血流恢复再通

讨论

目前对于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患者是否需要治疗,仍有分歧。一方面颈动脉病变可能使颅内血管调节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颈动脉病变引起卒中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破裂造成栓塞,而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患者中,因其狭窄处血流缓慢及栓子无法向前移动,故发生栓塞性卒中风险较低。此外,对于颈内动脉次全闭塞的临床治疗研究尚不充分,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及内膜剥脱术均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现有研究表明,对于颈内动脉次全闭塞的患者在临床处理时需考虑以下几方面要素:是否为症状性?是否存在远端血管床塌陷?侧支循环是否良好?针对颈内动脉次全闭塞的介入处理是一次处理还是分次处理,临床还存在争议。

本病例有反复头晕发作,考虑存在脑供血不足,提示侧支代偿无法满足患侧颈内动脉系统的血供,为典型的症状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患者,故予以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DSA造影提示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并伴有远端血管床塌陷,故术中先行球囊预扩,但在手术过程中微导丝和微导管通过病变处困难,经过反复尝试后导丝通过狭窄处,并予以2mm小球囊进行扩张。扩张后造影提示前向血流好转,但远端血管的管径仍然纤细,故未予以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术后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周后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术中造影发现血管直径仍然纤细,但血流较第一次造影球囊扩张前有所好转。在支架置入术中,先用4mm的球囊进行球囊预扩,造影发现堵伞及并发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故予夹层处置入支架2枚。另予狭窄处置入支架1枚,撤除保护伞后血流恢复再通。术中并发右侧颈内动脉夹层考虑可能与球囊选择偏大有关。

从本病例可以吸取的经验及教训如下:(1)对于症状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可作为一种较好的干预方法。(2)球囊扩张后,若远端血管管径仍然纤细,为避免引起血流高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可考虑分次行支架置入术。(3)手术操作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并选择合适的球囊进行扩张,避免术中发生夹层等并发症。

推荐阅读

》一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

》天坛周记

右大脑中动脉M1段极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半年随访1例

》支架成形术治疗静脉窦狭窄2例

》报名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中心招募

》文献导读

Neurology:ASPECTS评分和CT灌注哪一个更精确?

》来吧!还等什么?卒中培训学院基地见习招募开始啦!

》反复脑梗的真凶

》德才育人感恩天下动脉支架置入技术培训班B组结业

》曹亦宾|基底动脉夹层所致进展性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1例报告

》鄂亚军|颈内动脉急性闭塞不同开通策略选择

》陈文伙|急性颅内串联闭塞的急诊介入治疗

》MRCLEAN研究的长期随访,亚组研究和新方案

》前瞻性Trevo注册研究亚组分析:真实世界在6~24h时间窗内行ICA和/或MCA-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应用情况

》帅杰|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技巧探讨

》冯雷|DAWN研究的试验流程及结果解读

》喵主编寄语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深思

喵主编寄语箴言言传身教仁心可敬

欢迎广大医生积极投稿,分享经典病例。

投稿邮箱:sjjrzx

hh-medic.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