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颈内动脉是供给脑组织血流的主要动脉血管,可分为颅内段和颅外段。由于在血管的分叉部位,颈内动脉的颅内段和颅外段,都比较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研究表明,颅内外段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的首要病因。

针对颅外段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一般采用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外科手术,即内膜切除术(CEA);另一种是介入手术,即血管成型支架置入术(CAS)。而颅内段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由于病变血管位置往往都位于大脑深处,所以更适合CAS治疗。

近日,山东省立三院老年病科李强主任团队,成功完成两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手术,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

典型案例之颈内动脉颅外段

重度狭窄的介入治疗

62岁的刘先生,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先后2次因“脑梗死”住院治疗。最近,刘先生又因“右侧肢体麻木、言语欠清晰5天”,到山东省立三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

入院后,医务人员立即为刘先生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及调控血糖、血压等治疗,并完善了颅脑MRI+MRA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左顶叶急性梗死灶。进一步完善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的颅外段起始部几乎完全闭塞。血管狭窄严重,一旦血管闭塞,将十分危险,必须及时手术治疗。

治疗前刘先生DSA(正位)检查图像

老年病科李强主任团队发现,患者颈内动脉的颅外段重度狭窄导致血管内的血流,已经细若柔丝,手术难度极大,对技术操作要求非常高。为此,李强主任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并迅速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在介入手术室,李强主任团队为刘先生开展了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球囊扩张+脑保护伞下支架成形术,术中严密监控患者血压,防止再灌注的损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此前的偏瘫、言语不清症状消失,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术后第3天,患者顺利出院。

典型案例之颈内动脉颅内段

重度狭窄的介入治疗

8月,61岁的台先生因“发作性言语不清”收住山东省立三院老年病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干梗死”等病史,6年前因发现“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入院后,医务人员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钙片、丁苯酞及调控血糖、血压等治疗。随后,为台先生完善颅脑MRI+MRA检查,提示右侧放射冠区急性梗死灶。经进一步完善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后,提示右侧颈内动脉C6段重度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远端中度狭窄。

不同于颅外段动脉,颅内段的动脉缺乏弹力层,较颅外段动脉更细更薄,介入操作更易发血管痉挛和血管破裂。另外,颅内段动脉迂曲的特性,使得介入器械在血管内的通过性更加有难度。而且患者因6年前“C7段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行支架介入治疗必然要覆盖原有部分支架,如何在保证手术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治疗,成为摆在李强主任团队面前的难题。

最终,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和术前准备,李强主任团队成功为患者行右侧颈内动脉C6段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第2天即出院。

山东省立三院老年病科主任李强提醒,如果发现患有颈动脉狭窄,医院就诊,通过血管造影明确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根据狭窄程度,确定下一步治疗。狭窄轻者可给予药物治疗,定期复查避免病情加重;严重者可通过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开通狭窄段,恢复脑血流。山东省立三院老年病科将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而努力奋斗。

专家介绍

李强

老年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对神经内科及老年病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脑血管病、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头痛的治疗及老年综合评估、老年慢病管理。

兼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健康培训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转化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济南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医院、医院、医院研修。主持厅级科研课题3项;获山东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坐诊时间:周三全天

马晓君

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年医院神经内科进修神经介入。

坐诊时间:周五全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