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落枕的治疗口诀

头痛脑胀加失眠,三焦小肠找痛点;

天冲专治恐惧病,丘墟光明胆经选;

突发头痛找外丘,心火神门青灵捻;

后脑疼痛寻委中,昆仑大穴应上先;

如遇经常偏头痛,列缺肩井与内关;

按揉太冲至行间,肝郁到此皆疏散;

脾经大都与太白,反射区内病治完;

若有后头眉骨痛,膀胱足部京骨见;

落枕列缺与后溪,外关悬钟皆要按;

再找周身筋之会,便要拨动阳陵泉。

注解:头痛、脑胀、偏头痛、失眠症状产生的原因很多,可根据不痛的症状在对应的经络上施治。

一、痰浊型的症状:头痛昏蒙,胸腹胀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弦滑。

1、可先在大肠经上刮痧并寻找痛点拔罐或按摩,把痛点揉开头痛就会缓解。

2、可点按心经的“神门穴”(腕横纹内侧尺骨顶端的凹陷处和“青灵穴”(内肘上三寸)。“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主治:由心脏、脑神经和消化系统引起的疾患。“青灵穴”治疗着急、上火、气郁引起的痛症效果最佳。

3、可点按脾经的“大都”(大脚趾根的部位)与“太白”(大都后面贴近内侧脚掌骨的地方)。“大都”的作用很多,可治疗骨质疏松、颈椎病、肌肉萎缩、要退疼痛、腹胀、胃痛、呕吐、便秘、泄泻等等。因为它是脾经的“荥穴”属“火”,“荥”又是小溪中的流水之意,“水克火”所以可散发脾热胃火引起的头痛。“太白”是脾经的原穴,脾经上的所有症状它最有发言权,“胃不和则寝难安”,调理脾胃此穴为重中之重。

二、肝火引起的症状: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卧不宁,或兼胁痛,口苦面红,舌红,苔薄黄,脉弦。

1、可在三焦经上刮痧并寻找痛点拔罐或按摩,把痛点揉开头痛就会缓解。因为三焦经和胆经属“同名经”均是“少阳经”,肝火通过胆经排放不出去就会沿同名经逆上而行到达三焦经,而三焦经又是主管头部和面部神经的主要经络,上逆之火就会引发头痛失眠等症状,因为它的主要穴位“外关”(腕横纹上两寸)、“支沟”(外关上一点)、“天井”(肘尖上一寸)、“清冷渊”(肘尖上两寸)、“消泺穴”(肘窝上五寸)、“天牖”(耳后斜下方一寸)、“翳风”(耳垂后的凹陷处)等都治头痛,所以才需要刮痧后寻找痛点拔罐或按摩来清除於阻点。

2、按摩胆经头部的“天冲穴”和“丘墟”、“光明”、“外丘”等穴位,因为肝火需要通过胆经抒发,“天冲穴”治疗思虑过度一起的头痛和惊恐。“外丘穴”是胆经的“郄穴”,郄穴是治急症的穴位,所以它主治突发性头痛。“光明穴”是胆经的“络穴”,它和肝经相通。俗话说“久病入络”,“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穴位,因此它也主治由肝的慢性病引发的头痛症状。“丘墟穴”是胆经的“原穴”前面说了“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它也是“阴阳双补”的穴位主治肝病引起的头痛。

3、晚上用热水泡脚后(水里加点盐),推肝经位于足面上的太冲穴(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脚面处上四寸)至“行间穴”(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缝隙上)。“太冲穴”是解肝毒的大穴,“行间穴”是肝经的“荥穴”属“火”,而肝属“木”,“木生火”。按摩此穴可泄心火,泄心火即是泻肝火了。因为“毒火”在肝表现为郁闷、肋胀痛、口苦,一但转到“心火”表在体外就会是牙疼、鼻出血、口腔溃疡等症状,此为“木(肝)生火(心)”的道理。常推太冲穴和行间穴对由肝火和心火引起的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4、可检查肺经的“列缺穴”(在桡骨头的凹陷处),古书云:头项之病寻列缺。它是八脉交会穴之一的任脉之会穴,。“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因此,如落枕、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均可找“列缺”治疗。

5、偏头痛可先检查胆经的“肩井穴”(颈部侧面与肩膀连线的中点)它和三焦经、大肠经和胃经相通,也是治疗眉骨痛和牙疼、头痛的要穴。

6、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就是心包经的“内关穴”(腕横纹上两寸半,也就是三个手指的尺寸),它是气血的清道夫,可治疗胃火、心火引起的偏头疼、胃疼等症状。

7、全身“筋之会穴”在胆经的“阳陵泉”它是胆经的合穴,“合”主气逆而泄,由于郁闷引起的上火头痛可拨动此穴以降浊气。

三、眉棱骨痛:风寒在脑,或感痰湿,及脑昏痛。发展下去就会眼昏耳鸣,鼻塞头痛,眩运,逆痰涎嗽,心腹疼痛,大小便涩滞。

1、先打通膀胱经,在后背刮痧或拔罐。也可在“委中”(膝盖后边的膝窝处)刺血拔毒(非专业人士不提倡)。

2、根据“上病下治”、“头病脚治”之法,还可点按“昆仑穴”(外踝骨后面的凹陷处),这个穴是个“降压穴”有引血下行之效。再有就是在脚外侧抹点油,推揉膀胱经在脚外侧骨凹陷处的“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等穴即可缓解症状。

四、落枕:

1、“列缺”咱们前面已经说过了,还有就是小肠经的“后溪穴”(握拳,在贴近小手指关节的拳眼处,先用拇指按住,再张开手便找到了)。此穴和“列缺”一样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作用非常广泛。因为小肠经能直达头部和颈部,所以它也是治疗落枕的要穴。

2、三焦经的“外关”(腕横纹上两寸)同样也是八脉交会穴,由于三焦经和胆经是同名经(均是“少阳”二字),所以胆经之火有时会上逆三焦经,而三焦经也直达头颈部,所以出现头痛、偏头痛、落枕还有肩肋疼痛等疾患,常揉此穴都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3、再有需要要强调的就是“悬钟穴”(外踝骨上三寸处),它是“髓之会穴”,也就是说骨髓里的病应该找它,如颈椎病引起的头痛,腰椎引起的腰部不适还有胸椎引起的一些病痛等都离不开它的帮助。同时,它也能治疗落枕。

五、足部大药

把足部疗法单独列为一个大项就是让大家引起重视,因为足部有很多治疗疾病的反射区,头痛也不例外。头痛可按摩大脚趾根部的颈部反射点和大脚趾内侧的颈椎反射区,“头病脚治”会立竿见影。

咽喉痛、咳嗽治疗口诀

凡是因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肺部,都可以通过咳嗽来预兆脏腑病变。古书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是脏腑所致咳嗽都必须通过肺脏,肺为咳嗽的主脏。肺主气,咳嗽的基本病机是内外邪气干肺,肺气不清,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迫于气道而为咳。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咳嗽都首先要从调理肺经入手,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来治病是治本之道。如:肝火犯肺气火耗伤肺津,炼津为痰。肝火引起的咳嗽通过治疗肺即可好转,因为肝属“木”,肺属“金”,而“金(肺)克木(肝)”是自然之理。又如痰湿犯肺者,多因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壅塞,上逆为咳。若久病,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则痰浊更易滋生,这就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脾胃不调上火引起的咳嗽也必须通过治疗肺来缓解,因为脾属“土”,“土(脾)生金(肺)”,子强可救母是无可厚非的事。再有就是“金(肺)生水(肾)”,肾属水,久病咳嗽不愈,严重的会波及到肾,便会由咳致喘。可“子病母治”先从治肺入手,这就是五行治病之妙所在。还有就是“火(心)克金(肺)”,由心脏问题引起的咳嗽是因为心功能较弱形成“反克”,也就是通常说的“臣强主弱,国将遇祸”,必须将“叛党”铲除方能宁国。因此也是先从“肺经”着手治疗为妥。

当然以上所说的只是针对咳嗽的表象,先下手治肺,至于一些慢性病引起的咳嗽还必须和其他经络配合治疗。

治疗咳嗽的口诀如下:

咽喉痛、咳嗽治疗口诀1

寅时血液冲肺经,刮痧拔罐病渐轻,

呼吸困难点太渊;鱼际便使咳喘停,

尺泽补肾降肺气;经渠止咳皆安宁,

风寒咳嗽找孔最;咽痛刺血少商灵,

通宣理肺丸助效;化痰止咳浊气净。

注解:“寅时”就是凌晨3点-5点,很多患者在这个时间会咳嗽加重就是因为此时正是肺经活跃的时间,血液流注量较大,肺部的承受压力过强造成的。由于正是睡眠时间不易操作,可在早晨7点—9点之间在肺经上刮痧并寻找痛点拔罐或按摩,将痛点揉至不痛咳嗽即会缓解。为什么要选在早晨七点到九点之间呢?因为此时是大肠经的流注时间,而“肺与大肠相表里”,选择此时是为比较快的接近肺经自己的流注时间(虽然刚过去也可亡羊补牢啊!)。顺便说一下既然做肺经时已是大肠经的流注时间,如果可能干脆就连大肠经一起做了,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有很多肺经的穴位都能够治疗咳嗽,在这里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和步骤以供参考:

1、循经刮痧后先在“云门穴”(锁骨下凹陷处的中点)和“中府穴”(云门穴下一寸)各拔一个小罐,一般都会出痧。因为“中府穴”是肺经的“募穴”,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的脏腑所处部位很近,“募”,有聚集、汇合之意,是脏腑之气汇聚的穴位。因此先打通其源头。“云门穴”的“云”是指云雾;“门”是指门户。意思是人体气血似天气云雾一样,能滋生万物;而其首出之处即称为“云门”(当然最终还是归于“期门穴”)。它有清肺除烦,止咳平喘,通利关节的功效,也主治胸中烦闷、咳嗽、气喘、肩臂痛、上肢不举等症。

2、在“天府穴”(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侧处便是此穴)和“尺泽穴”(肘横纹外侧的窝内)各拔一个小罐,一般也会出痧。“天府穴”有调理肺气,安神定志的功效,主治:支气管炎、哮喘、煤气中毒、鼻出血,吐血,肩臂部疼痛和神经系统的疾病。“尺泽穴”的“尺”解释为脉搏的“尺脉”的“尺”,在诊脉中有“寸(寸脉)、关(关脉)、尺(尺脉)”三脉,而左手的“寸、关、尺”三个点的脉搏代表的是“心、肝、肾”,因此“尺”的含义也是“肾”的意思;“泽”,指沼泽,低洼水聚之处。而“尺泽穴”又是肺经的“合穴”属水,合主“逆气而泻”。因此,这个穴位不但能补肾,还能养肺(水生金),治疗上实下虚之症;功能十分强大。如:咳嗽、气喘、咳血、鼻衄、咽喉肿痛、喑哑、胸胁胀满、心烦、乳痈、肘臂挛痛、肩内侧痛、上肢不遂、手不能伸、胃痛、腹痛、急性吐泻、中暑、口舌干渴、发热、丹毒、小儿惊风、抽搐、小便频急、心痛、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等疾患都是它的治疗范围。

3、着重按摩“鱼际穴”(拇指下面的隆起处,用中指点按能凹陷下去的就是此穴)。它是肺经的“荥穴”,“荥主身热”。是退热和定喘的要穴,对于治疗夜间咳嗽、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炎、咽干,咽喉肿痛,失音均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和孔最配合能在哮喘发作初期及时安神定喘。

4、在肺经上主要寻找“太渊穴”(腕横纹上的“寸脉”处,用食指按压时的凹陷处)、“经渠穴”(仰掌,腕横纹上一寸即一个半横指的位置)、“孔最穴”(“尺泽穴”下面五寸处)、是否疼痛,若疼痛则按摩直至不痛为止,也可在“孔最穴”拔一小罐帮助提高治疗进度,因为“太渊穴”和“经渠穴”离脉搏太近,拔罐会不舒服所以最好按摩即可。“太渊穴”是脉之会穴,也是肺经的原穴;《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病者,取其原也”,肺脏的疾病都需要先找它解决,它的功效可想而知了。“经渠穴”是肺经的“经穴”;“经主喘咳寒症”。因此,它不但能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呛咳,属于实证),还能治疗风寒引起的喉痒咳嗽,不可小视。“孔最穴”本是治疗痔疮的要穴,但是它对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嗓子疼痛有特效,同时还治疗哮喘、肘部疼痛等。

以上介绍的是肺经治疗咳嗽的一些方法,但是有的人治疗肺经以后虽然减轻了却不能痊愈又该怎么办呢?下面咱们再介绍另外一个口诀。

咽喉痛、咳嗽治疗口诀2

咽喉疾病寻肾经,照海便是利咽灵,

喉干饮水若无用;刺激太溪便可行,

复溜大穴治哮喘;失眠口渴然谷精,

支气管炎找大钟;长揉尺泽热证轻,

胃火引起咽喉痛;牛黄解毒是内庭,

肾肺三焦同出手;定喘止咳痛安宁。

“肾,上咽喉辖舌本”。肾经穴位上的很多功效在郑幅中老师的《求医不如求己》书中已经说的很详细很具体了,在此就不用一一介绍了,我只就口诀做一下解释:

咽喉的疾患可寻找肾经上的痛点穴位,以小腿内侧为主。在小腿内侧抹点橄榄油或润肤霜,采用坐姿从膝盖处的“阴谷穴”(膝盖的后面靠内侧的窝处,在“委中穴”的内侧旁)开始向踝骨内侧的“大钟穴”推按,途径“筑宾(内踝骨上五寸)、复溜(太溪穴直上两寸处)、太溪(内踝骨后的凹陷处)、大钟(太溪穴下一厘米处)”等穴位如果遇上痛点就按摩之,直至不痛(配合肺经需要2-3天的按摩就可痊愈,有慢性病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另外,注意按摩足部内侧的“照海穴”(紧贴内踝骨的下缘处)和“然谷穴”(脚内踝骨斜下方突骨的下缘),看看是否疼痛,痛则按之,直至不痛。如果是因胃火引起的咽喉痛,也可按揉“内庭穴”(在第二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处),它是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所以因胃火引发的上火咽痛、牙痛它都治,其功效不亚于“牛黄解毒丸”。

胃痉挛的急救

前些阵子刚写完“五俞穴”的介绍感觉身体有些透支,于是每天晚上回家必然对身体经络调整一番,11:00之前必然睡觉,十一点到三点这可是胆肝经的流注时间,也是恢复体力的最佳时间。经过了七天的调整感觉身体好了很多,眼睛也不这么累了,精力又开始充沛起来。

大前天的晚上正在熟睡时,突然被敲门声所惊醒,心里感觉很纳闷急忙起身透过猫眼看见是邻居的大婶,我以为是遇到了小偷之类的事情,赶忙开门就看见大婶心急如焚的说:“打扰您了,快帮我看看我女儿吧,胃疼的不行了!”我赶忙就跟大婶到了屋里,就看见她女儿身体已缩成一团,面部痛苦不堪。我简单的问明情况后知道这是胃痉挛的症状,于是就先点其大腿胃经所属的“梁丘穴”(贴近膝盖骨上边的凹陷处),因为在我的“胃肠病的治疗口诀”中第一句就是“急性胃酸肠胃炎,梁丘大陵曲泽见”,所以将此穴作为首选。

点按大约一分钟患者就能平躺了,但疼痛未减,此时我手触其胃脘感到在此处有一个硬结痛不可摸,知道她的病是因为吃了不消化的东西着凉引起的气淤而滞,再拨动腹部大肠也是有硬结在其中,这是因为最近大便不正常,时间长了使得肠道堵塞。随即又点按其“大陵”(在腕横纹两筋中间的缝隙处)、“曲泽”(掌心向上,屈臂时在肘横纹处有一条筋,就在紧贴这条大筋右边的凹陷处)两穴;前面在“五俞穴”的介绍里说过,这两个穴位分别是心包经的“俞穴(原穴)”和“合穴”,按摩它们能增加胃部的供血,增强胃动力。同时又分别点按了“足三里”和背部的“胃腧”两个穴位;三分钟后患者便连连打嗝,胃疼痛有所缓解;可是她的气只是向上走而不向下排出,这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必须要帮她疏通肠道才能使浊气下行。按照以前在空间说的“腹部按摩法”先拨动大肠,5分钟后就听见有水声在附近发出;又过了一分钟手指下已有水的感觉,知道胃里所存的浊水已入了肠道,此时随着引水下行肠道内的硬结已开始变软,患者胃部疼痛再次减轻,痉挛已消失。

因为肠道已通,下一步就是要把胃部的硬结揉开,才能彻底解除疾患。于是又开始做胃部的按摩,手法由轻到重以拨、揉为主,因为下面的肠道已通浊气已经有出路了,所以10分钟后胃部硬结变软,打嗝次数也开始减少,胃痛基本消失只是还有不适之感。这时就要用上胃病治疗口诀的第三句了:“消化不良失营养,地机漏谷公孙强”。按“上病下治”的原理开始点按脾经的“公孙”(太白穴后边一寸的位置)、“漏谷”(三阴交向膝盖方向四横指处)、“地机”(“漏谷穴”向膝盖方向三横指处)三个穴位以增强肠胃的运化功能,达到“活血、通气、解於”的作用。

又是一个十几分钟,患者已无不适之感且昏昏欲睡,我也起身告辞,看了看表已是临晨四点了,前后用了一个小时的治疗时间。大婶连连道谢,我说不谢并叮嘱她早晨女儿起床后要空腹喝一碗姜糖水用来驱寒,晚上给她再喝一碗萝卜汤以顺其气,她的病就会没事了。随后急忙回屋里想继续休息,可是由于睡意已无,只好又看了会书到了五点钟才迷迷糊糊的又进入了梦乡。

胃肠病的治疗口诀

急性胃酸肠胃炎,梁丘大陵曲泽见;

慢性胃痛找丰隆,恶心呕吐寻内关;

消化不良失营养,地机漏谷公孙强;

胃病不离足三里,腹痛必寻下巨虚;

手三里祛胃寒症,长敲带脉腹不硬;

艾灸神阙与中脘,专治肠胃虚与寒;

巨阙印堂和百会,胃部下垂它治罪;

艾灸气海与天枢,腹泻肠胃寒必出;

饮食胃堵按神门,开胸顺气心经神;

胃俞拔罐切莫忘,早晨姜汤暖胃肠;

足底反射区内应,肠胃之点能祛病。

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初期胃病症状并不明显,因此,许多人即便自我感觉有胃病症状也不及时治疗,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胃病的起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感染以及吸烟,酗酒,生气等都可引起胃部的不适;最常见的就是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由于胃炎的种类比较多,在这里我只根据口诀介绍几种常见胃病的穴位治疗方法:

一、急性胃酸、胃痛:

它是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泛酸、反酸、吐酸之分;胃热者还有烧心的感觉。有的患者朋友去药店买了一堆治疗胃酸的药效果也不见好,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十分苦恼。其实,胃酸不是吃一些“抑酸”药就能抑制住的,它也有很多情绪上的因素,像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情绪低落等都可以引发脾胃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胃酸的过度分泌,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疾患的产生。

出现了急性的胃酸状况可先点按胃经的“梁丘”穴(贴近膝盖骨上边的凹陷处),“梁者,屋之横梁也;丘者,土堆也。”意指本穴的功能是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它是胃经的“郄穴”,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此穴的特征又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就如同胃经的水库一般,点揉此穴有开闸灌溉的作用。

其次,再找到心包经的“大陵”(在腕横纹两筋中间的缝隙处)、“曲泽”(掌心向上,屈臂时在肘横纹处有一条筋,就在紧贴这条大筋右边的凹陷处)两穴;前面在《五俞穴的介绍》里曾说过,这两个穴位分别是心包经的“俞穴(原穴)”和“合穴”,按摩它们能增加胃部的供血,增强胃动力。最后,再把“足三里”(膝眼下四横指,离胫骨一竖指的地方)按按以补胃气就好了。

胃酸过多与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品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吸烟、喝酒也是引发胃酸过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此类病的患者,在戒烟忌酒的同时,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饮,以及辣椒、生蒜等刺激性的食物。有的人在冬末春初之时,如遇阴冷天气或饮食不当,会常泛胃酸,很难受,这时可吃一个或半个大苹果,胃很快就能舒服一些了。胃的脾性是喜燥恶寒,选择食物以热为好,不要贪图一时清凉的快感。

二、胃寒、胃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

胃寒主要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好(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食物)及外寒侵入胃部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胃痛、恶心、呕吐等病症。

遇到经常性的胃痛发作(慢性病)可先点揉胃经的“丰隆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骨尖,将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大约是两竖指的宽度,再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它是胃经的“络穴”,中医上说“久病入络,郄治急,络治慢”便是此意。此穴还是化痰止咳的大穴之一,这个在以后的“哮喘治疗口诀”中再仔细介绍给大家。另外“丰隆”穴还是减肥的穴位,经常有想减肥的朋友抱怨说“总减肥也不见效果”刺激这里就以起到节食减肥的效果,今后也会陆续介绍给朋友们。

在点按完“丰隆穴”后再寻找脾经的“地机”穴(“阴陵泉”下四横指处:在腿肚子上的最高点贴着胫骨的地方),“地者,土也;机者,生机也。”意思是人体营养的重要来源之地。脾属土,是人体后天运化之本,这个在前面《卫气与营气》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点揉此穴能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如果配合“三阴交”穴还能治疗痛经;配合“隐白穴”能治疗崩漏等妇科疾病。

接下来可揉按“漏谷”穴(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了,“漏者,漏落也;谷者,五谷也。”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之意。也就是说吃下的东西没有得到及时的消化,营养没有得到吸收就漏掉了,点按此穴就能解决消化不良的问题。

再说说“公孙”穴(在脚内侧,也就是大脚趾关节后边有一个突出的骨头,就在这个骨头后的凹陷处),它是人体的八脉交会穴之一的“冲脉之会”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同时也是脾经的“络穴”,是十分重要的穴位。“公孙者,辈分也。”脾经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意思是指本穴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水湿风气,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此穴能调动脾经的运化能力,不仅能抑制胃酸和促进小肠蠕动,还能治疗妇科病,有通气和活血化瘀之效。

如果遇到想吃饭可吃一点东西就停在胃部,堵住了,这也是胃部缺血的迹象,胃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胃动力就会减弱从而造成停食胃堵的现象。这时可按按心经的“神门”穴(靠小指外侧,腕横纹的凹陷处),在《五俞穴的介绍》中也说过,“神门穴”是心经的“俞”穴和“原穴”,医书有“治脏者治其俞”和“五脏有疾取其原”之说,因此,按摩此穴能增加心脏对脾胃的血液供应从而帮助消化。

“内关”穴(掌心向上,腕横纹上2寸:两个半横指处)属于心包经,是治疗心胸胃疼痛的重要穴位。“内者,内部也;。关者,关卡也。”顾名思义就是此穴就像一道血液的闸门有疏导水湿的作用。像打嗝、胃痛、偏头疼、恶心、呕吐、血压高低的调节都是它的拿手好戏,但是体虚之人揉内关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内关穴”只有在气血旺而遭到阻塞时才能发挥作用(开闸放水),它是冲锋的穴位,不是个补穴。

大家都知道,所有的胃病“足三里”都是必点之穴,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另外一个穴位,那就是大肠经的“手三里”穴(在肘部“曲池穴”下边两寸:两个半横指处)。大肠经是需要气血很充足的经络,肠胃的气血充足了消化吸收就会得到保证,胃寒就是血液“因寒而滞”使胃部供血不足造成的病症,而“手三里”穴在治疗胃寒上甚至比“足三里”穴的效果还要好,不信你可以试试哦!

以上几个穴位点按下来对于一般性胃病患者均可见效了,如果胃病较重的患者感觉还是不舒服,可在任脉上的“中脘”穴(肚脐上四寸:四个半横指处)和“神阙”穴(肚脐眼)进行艾灸,治疗胃寒、胃酸、胃胀就会有效果了。

“中脘穴”也是胃经的“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这个在前面《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的介绍》的文章中也说过了,此穴是胃部气血聚集之所,最善于调理肠胃。艾灸“神阙穴”对于体内虚寒及肠胃功能较弱的患者效果不错。

胃寒病人可多喝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像猕猴桃、甘蔗、西瓜、蚌肉、蟹肉、柿子、香蕉、梨、苦瓜、香瓜等均属于寒性或大凉的食品,还有一些生的蔬菜如生黄瓜、生菜瓜、海带、生莴苣、生萝卜、生藕、、生地瓜等都会使胃寒疼痛加剧。

三、腹泻、胃下垂

对于总爱腹泻的患者来说艾灸“气海穴”(肚脐下正中线1.5寸:两横指处)效果不错,“气者,气态也;海,大也。”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它是小肠经的“募穴”,经常按摩此穴对改善小肠功能极有好处。“天枢”穴(腹部中线肚脐处旁开三指),它是大肠经的募穴,也就是气血汇集之地是人体升清降浊的要穴。此穴相当于一个中转站或者说是“清与浊”的分水岭,营养物质在此将被吸收,糟粕之物就会通过大肠或膀胱排出。在瑜伽功法中也会涉及到这个穴位,按摩或爱就“天枢穴”不仅能治疗胃炎和腹泻,对治疗便秘也有很好的疗效。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时,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缘垂坠于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约在肚脐水平线上)以下。多见子体型瘦长、体质虚弱、腹壁松驰、腹肌薄弱的人。产生的原由,主要是由于悬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松驰无力以及腹部压力下降,使胃整个位置降低、胃蠕动减弱。妇女产后,腹压突然下降,或瘦长体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的人,最容易得这种病。轻度胃下垂患者一般无不适感觉,下垂明显者常见腹都不适、饱胀重坠感,每次在餐后、站立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胃下垂严重时,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象,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容易造成胃下垂,空腹或吃的太多,都是发病的因素。

“巨厥”穴(人体正中线肚脐上6寸:八横指,),这个穴位大家好像不太熟悉,胃下垂的原因也是心脏给胃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就如同面部供血不足皮肤就会松弛一样,胃缺少了血液的支持后就会下垂。增强了心脏的功能,供应胃部的气血足了,胃自然就会回复上来,胃下垂才能根治。“巨者,巨大也;厥者,门户、关道也”,人体最重要的关口就是心脏,而“巨厥穴”虽属任脉却是心经的募穴,常按摩或艾灸此穴对心脏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两眉头间连线与人体前正中线的交点处。)是经外奇穴,它不属于督脉却压在督脉上面,它对治疗呃逆有很好的效果。可从印堂穴向两边眉棱骨用手指做旋转式按压,按压的同时小腹鼓气,并屏住呼吸反复做2到3次,坚持40秒左右呃逆就会停止。按压“印堂穴”到眉棱骨这段主要是为了刺激框上神经,通过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使隔肌及胃部神经处于松驰状态;下腹部有意鼓气能充分扩充胃部利用气体压力作用于隔肌,从而达到制止呃逆的目的。

“百会”穴(头部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人体最高的穴位,离大脑最近,具有醒脑开窍之功效能提升人体的阳气,胃下垂和脱肛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常揉揉“百会穴”就能治疗这些“下垂症”;同时对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如有必要别忘在后背的“胃俞”穴(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离腰部较近)拔一罐,“胃者,胃腑也;俞者,输也。”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可将胃部的寒热湿气迅速通过拔罐表于皮下,对减缓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治疗肠胃慢性病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上病下治”。晚上用热水泡脚(水里加点盐)后,在足底肠胃反射区按摩,临睡前再敲敲带脉,保持第二天的大便通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您就会体会出“足疗”给您带来的功效了。

另外,对于胃寒的患者早晨空腹喝一碗姜汤水,一天您的胃口都会很好,但是晚上就不要喝了,俗话说“早晨的姜汤暖胃肠,晚上的姜汤赛砒霜”!晚上吃饭时应该喝碗萝卜汤以顺肠胃之气,所谓“上炕的萝卜,下炕的姜”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胃肠病治疗口诀》的解释就说到这里了,记住口诀后应该灵活运用,那时您会感觉到其实治病并不是很难,只要找对了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痛风治疗口诀

打通脾经治痛风,膀胱毒素需肃清,

太溪复溜加筑宾;祛火排毒肝胆经,

三焦两肠要常做;敲打带脉病安宁。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人体内尿酸是不断的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要维持一定的浓度,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造成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症的反应。痛风在潜伏期时,工作生活如常,偶有轻度恶心、微痛、晨起关节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现象,发病初期就会尿酸过量生产或尿酸排泻不充分,引起尿酸结晶堆积在软骨,软组织,肾脏以及关节处,在关节处的沉积会造成剧烈的疼痛其实各种类型的关节炎都属中医痹症。按照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关节炎偏于风者,以祛风为主;偏于寒者,以散寒为主;湿邪偏胜者,以化湿为主;热邪偏胜者,以清热为主。中医治疗痛风是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加上中药中所含的一些生物成分,促进尿酸的排泄。急性期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辨证为瘀血阻络,治宜活血通络为主。

这里咱们只对穴位治疗痛风的口诀做一下解释:

打通脾经治痛风”是说在脾经的流注时间(早晨9:00-11:00之间)敲打刺激脾经并按摩脾经上的痛点。脾为后天之本,有运化水谷的作用,脾经上的穴位是帮助身体进行血液循环的,它能把新鲜的血液引导病灶之处,起到消炎的效果。

二、“膀胱毒素需肃清”,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大家在治疗任何疾病时都不要忘记了膀胱经的作用。因为人体平时经常性的排毒无非就是从汗液、尿液和大便三个方面进行,当然还有自然抵御的排毒方式,如咳嗽、涕泪、呕秽、脚气、发脾气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尿酸也是毒素,尿酸过高也是排毒不畅的原因,打通了膀胱经就疏通了身体的排水通道,能使毒素经尿液顺利排出体外。

三、“太溪复溜加筑宾”,“太溪、复溜、筑宾”这三个穴位均是肾经的要穴。在前面的《五俞穴的介绍》说过,肾经的“俞”穴和“原穴”都是“太溪”穴(在脚内踝骨后面,跟骨上面的凹陷处),属土。“太者,可大可小无限也;溪者,山涧之流水也”,此名就是统领山涧大小之流水的意思。水在人体之中是血液组成的一部分,把“太溪穴”用好了就等于是调动了静脉中的血液(小溪之水),新鲜的血液就会冲开体内的淤血,形成良性循环。它是阴阳双补的穴位(原穴),并且能解除尿里的毒素,对于尿酸过高的痛风患者来说,想从源头解决问题必须要选择此穴。“复溜”穴(跟腱的前方,内踝骨上两横指多一点,或太溪穴直上2寸的地方),是肾经的“经穴”“复者,重复也;溜,回流也”是指让停留和於堵在身体里的有害物质被血液冲洗后排出,新鲜的气血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专门治疗人体水功能代谢失常,像水肿腹胀、腿部水肿胀的治疗均是它的拿手好戏,肾经和膀胱经的配合是治疗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筑宾”穴(内踝骨上5寸:大概六横指的位置)是阴维脉的“郄穴”。“筑者,通“祝”也;为庆祝之意。宾者,宾客也。”是庆祝宾客到来的意思,那么是哪些宾客呢?就是足三阴经即肝、脾、肾三经的气血,足三阴经气血混和重组后的凉湿水气在此穴交于肾经。它是和肝经的“太冲穴”一样,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要穴。对解除烟毒、气毒、药毒、湿毒它都很在行,并有化痰活血之功能,像尿酸过高所造成的痛风之症它是必选之穴。

四、“祛火排毒肝胆经”其实也是让患者注意按摩肝经上的穴位,主要是“太冲穴至行间穴”起到解毒的作用,关于“太冲穴”在前面《五俞穴的介绍》中也有所阐述,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肝胆相表里,肝经的毒素会向胆经排泄以寻找出路,胆经如果不加以疏通就不能及时的缓解肝脏的压力,从而造成毒素沉淀在血液中引发病症,因此平时常敲打胆经保持胆经的通畅是对肝脏最好的保护,也是保持身体和谐的关键所在。

五、“三焦两肠要常做”,因为三焦经是胆经的同名经,胆经的毒素过多没有及时排出时,就会循经而上直奔三焦经,从而引起头痛脑涨等不适之症,在三焦经上刮刮痧或拔拔罐将毒素排出就会缓解胆经和肝经的压力,从侧面帮助达到解毒的效果。“两肠”指的是大肠经和小肠经,这些不用仔细说了,因为前面说过了,人体三大排毒方式之一就又大便排毒,大肠小肠两经如果不通畅就会排毒不利引发或加重痛风患者的负担,因此,患者朋友要在两肠经的流注时间多按摩按摩它们使其保持气血通畅,这样才能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

六、“敲打带脉病安宁”指的也是要保持大便通畅,晚上临睡前敲五到十分钟的带脉,第二天大便会结的顺利一些,千万不可小瞧便秘,它可是诱发很多疾病的主谋啊!您要想保持健康、美丽和活力就要大便不费力。

对于治疗口诀的解释就说到这里了,下面简单的说说由于痛风所引发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几点事项:

1.保持比较理想体重,如果超重或过度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但是,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尿症(胰岛素严重缺乏时,机体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或急性痛风发作。

2、食用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促进尿酸的排出,如米饭、馒头、面食等。

3、蛋白质可根据自身的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公斤体重可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质,最好以牛奶、鸡蛋为主。猪瘦肉、鸡鸭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不要吃炖肉或卤肉。

4、痛风并伴有高血脂的人平时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

5、平日应多喝水,每日应该喝水ml至ml,促进尿酸排除。不要在饭前半小时内和饱食后立即饮大量的水,这样会影响食欲和妨碍消化功能。饮水最佳的时间是两餐之间及晚上和清晨。晚上指晚餐后45分钟至睡前这一段时间,清晨指起床后至早餐前30分钟。

6、平时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

7、绝对禁酒!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

8、吃饭时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

9、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等)。这里要说一下,所谓“豆类”并不是连豆腐都不能吃,整粒黄豆、豆浆不宣大量食用,如果已经做成豆制品,是完全可以吃的。因为嘌呤可溶于水中,在豆制品加工过程中,嘌呤会随水流失。如果还不放心,可以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入开水锅中煮烫3~5分钟,捞起豆制品,弃汤即可食用,这样其中的嘌呤会更少。

颈椎病的治疗口诀

颈椎疼痛寻经络,疏通膀胱经穴走;

颈椎压迫找支正,刮痧按摩小肠求;

肾经阴谷与大钟,颈痛心经少府救;

推拿入发至尾椎,阿是之穴不可留;

督脉按揉掌与肘,颈部推拿需轻柔;

点按通谷有特效,头疾足底反射走;

金鸡独立自疗法,导引气血向下流;

按摩天突至鸠尾,颈部病魔去无忧。

颈椎病表现的症状是比较多,有脖子发僵、发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里握物有时不自觉地落下;下肢不听指挥,或下肢绵软;有的患者还伴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等异常感觉;严重者会出现大小便失控、甚至四肢瘫痪。

颈椎病的发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但季节和环境的变化对颈椎病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夏天空气潮湿,“桑拿天”经常出现,为了达到“凉快”的目的,许多人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如果冷气正好对着后背或颈部吹,就会使颈椎病加重。就是没有颈椎病的朋友,长时间直吹空调或风扇也很容易诱发颈椎病,因为在睡眠状态下,人体处于放松状态,各个系统机能暂时下降,在空调温度过低或者直接吹空调或电风扇的环境下入睡,寒凉趁虚而入遇热时汗毛孔一闭塞,寒气不得而出就很容易中病。

另外,长期从事财会、写作、打字、文秘等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位或某些特定体位,就会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容易诱发颈椎病。

颈椎病还容易引发慢性胃炎,医学上称此为“颈胃综合征”。“颈胃综合征”伴有头晕、头痛、头部酸沉感,颈项易疲劳及僵硬感;眼胀痛发干,视物易疲劳;耳鸣,听力减退;易出汗;上腹部胀痛,恶心,口干,口苦,便秘,胃脘有压痛;心烦,急躁,失眠等症状,改善颈椎的症状,慢性胃炎也就随之好转。

在医院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如牵引疗法、推拿按摩、红外线局部照射、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疗法等。在这里咱们只对于口诀中经络和穴位的家庭疗法做一些简单的解释。

一、颈椎疼痛寻经络,疏通膀胱经穴走:

膀胱经的走向是从头前部的“睛明穴”开始,沿着头后边一直到脚外侧小趾边缘的“至阴穴”,此经离颈椎很近,凡是颈椎病的患者首先要在后背的膀胱经刮痧或拔罐让血液流通起来,对缓解有很好的作用。

二、颈椎压迫找支正,刮痧按摩小肠求:

“支正”穴(手背腕横纹上5寸,紧贴尺骨的凹陷处。注:四横指为3寸)是小肠经的“络穴”。“支者,支持、分支也;正者,正气、正道也”。“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经脉的病证,因为颈椎病都是由于心脏给颈椎供血不足引起的,心与小肠相表里,支正穴能沟通心经与小肠经气血,把气血引入正道。大家都知道,小肠经的走向也是由手背小拇指外侧上行至后肩膀,顺着后肩膀又上行至脖子,所以肩膀、后背、颈椎的病痛小肠经都管。

颈椎不好的朋友平时在小肠经的流注时间:下午13:00-15:00之间对“支正穴”、“后溪穴”(握拳,在小指末关节和手掌感情线交点的凹陷处,这个穴位大家一定要重视,它也是人体八脉交会穴之一的督脉之会穴)好好做做按摩一定会有效果的。另外,也可以循经刮刮痧或拔拔罐多疏通疏通,都对缓解颈椎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三、肾经阴谷与大钟,颈痛心经少府救:

有人会问了:“治疗颈椎和肾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把阴谷穴和大钟穴给扯进来了?”这个问题问得好!在前面的《五行的介绍》里说过“肾主骨”,肾气能滋养骨髓,骨髓强健了筋骨就好,颈椎也是由筋骨组成整体,筋骨的强壮自然包括颈椎骨了。而补肾的要穴之一便是“大钟穴”(在脚内踝骨后缘凹陷处向下一厘米),“大者,巨大也;钟者,洪亮也。”它是肾经的“络穴”,中医上说“久病入络”,就是说慢性病必然会在络穴上有所表现,颈椎病就是慢性病之一,要常按“大钟穴”补补肾气,它能强壮筋骨、醒脑安神;只有肾气足说话声音才能洪亮,做事才能持久。

“阴谷”穴(屈膝和“委中穴”平行,在它的内侧旁边)是肾经的“合穴”(见《五俞穴的介绍》),它也是治疗颈椎病的必选之穴.

四、推拿入发至尾椎,阿是之穴不可留。

督脉按揉掌与肘,颈部推拿需轻柔。

点按通谷有特效,头疾足底反射走。

这几句话说的是一套按摩的过程。让患者取俯卧姿势,治疗者从患者的后颈入发处开始做推拿,在督脉上用手掌从上至下按揉到尾椎骨,一般有颈椎病的人在尾椎骨处必有痛点,要着重用手指肚或手掌根多按几分钟;另外,如果发现后背脊椎骨上有痛点也要帮他揉开,这就是“阿是之穴不可留”的解释。“阿是穴”就是指痛点的意思,据说在古时按摩师遇到痛点叫不出穴位的名字时,就会一边按住痛点一边问患者:“是这里疼吗?”,患者由于疼痛就会回答:“啊、、啊是、是这!”,由此得名“阿是穴”。

还要注意一点,在做颈椎按摩时对颈部的手法一定要轻柔,不可用蛮力,否则颈椎病没治好再给治残了就惹大祸了,使用颈部按摩的手法要有弹性且要根据患者的承受力灵活掌握尺度。

最近我的工作虽然紧张但还是帮一个朋友治疗了一个疗程的颈椎病,这个疗程仅用了七天,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上病下治”的原理。当时见我时由于颈椎难受表情很痛苦,我按照口诀做完“点按通谷有特效,头疾足底反射走”后,他的头部便已基本恢复自如了,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膀胱经在足外侧的“通谷、束骨、京骨、金门”这一线穴位,可在其足外侧抹上润滑油或润肤霜,用拇指或拇指的外侧骨反复推揉两脚的这几个穴位,再加上大脚趾内侧的颈椎反射区,每个脚做十分钟左右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而且头疼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治疗,同样效果明显。

五、金鸡独立自疗法,导引气血向下流;

按摩天突至鸠尾,颈部病魔去无忧。

“金鸡独立”这个方法在中里老师的书和讲座中都讲得很详细了,在这里就不重复了,无非就是引血下行把气降下来,缓解上部颈椎的压力,从而达到配合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按摩“天突至鸠尾”这一段和上面按摩督脉上的颈椎是一样的,“天突至鸠尾”是在任脉上边,有颈椎病的朋友有的会在这一段有压痛点,用手的拇指肚或掌根尽量将痛点揉开即可。

膝关节疼痛的治疗口诀

急性扭伤寻梁丘,关节积水犊鼻求,

膝盖发凉找昆仑;膝痛中渚要常揉,

再加胆经膝阳关;手三里处病不留,

跪膝引血下行法;膝病肘治解忧愁。

引起膝盖疼痛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是因为很多毛细血管被瘀血堵住造成,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管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效果。在此简单的介绍一下几种膝盖疼痛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骨头正常但是膝盖左上方经常隐隐作痛,走路走久了就会感觉很明显的肉痛,有时候腿部还会突然失去知觉,这是劳损所导致的病痛。因为关节软骨没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组织,修复能力有限。正常关节面有透明软骨覆盖,一旦损伤透明软骨,会引起关节的疼痛、不稳和僵硬,加速关节退变,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严重的膝关节劳损会造成关节的功能障碍,当活动量过大时,还可诱发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所以患了膝关节骨质增生症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做大运动量的锻炼,如跑步、跳高、跳远。

2、坚持做股四头肌(大腿前面肌肉)主动收缩动作,每天4-5次,每次15下(一紧一松算一下)。

3、仰卧,屈膝,屈髋做向上的蹬自行车样动作,每天2次,每次30-50下。

4、不做下蹲和起立运动。

5、不做膝关节的半屈位旋转动作,防止半板损伤。

具体的治疗方法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以下第二和第四的介绍。

二、有的人膝关节平时不痛,盘腿或抻拉就痛,有可能是韧带拉伤导致的疼痛。“急性扭伤寻梁丘”就是指如果发生突然性的扭伤可马上点按“梁丘”穴(膝盖骨上方贴近股骨边缘敏感之处),它是胃经的“郄穴”。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不但能治疗急性胃痛、胃酸、乳房痛、肠胃炎等本经之病,还对急性腿痛、脚痛、膝盖痛有手到病除之效(以上陈旧性疼痛除外)。

对于陈旧性的膝盖疼痛,口诀中说的“膝痛中渚要常揉”就是让您“下病上治”多按“中渚”穴(掌心向下,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它是三焦经的“俞穴”,这个在前面的《五俞穴的介绍》里已经讲过了,同时,它也是止痛的要穴。《难经》上说:“俞,主体重节痛”;膝盖的疼痛正好也在它的主管范围,由于这个穴位很好找,操作起来也不难,“中渚穴”敏感的患者朋友们平时可常按按它,对于缓解关节疼痛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老年人膝盖疼痛;不能打弯晚上睡觉有时都会疼醒,走路时很痛,应该是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在“风湿病”中,对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如: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在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这里我们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每天揉揉十个手指或脚趾关节可缓解“晨僵”的病症。“晨僵”也叫“清晨运动不能”,患者表现为早晨起床时症状加重,活动困难。出现晨僵的原因是由于在睡眠或活动减少时,使受累关节周围组织渗液或充血水肿,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紧张,而使关节肿痛或僵硬不适,随着按摩指(或趾)关节使肌肉得以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所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

2、口诀:“再加胆经膝阳关;手三里处病不留”,就是让您多揉揉大腿胆经上的“膝阳关”穴(膝外侧,当股骨外侧上方的凹陷处)。“膝者,膝关节也;阳者,阳气也;关者,关卡也”,由此可看出它是膝关节气血下行的必经之地,常按摩此穴对缓解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另外,还要在大肠经上刮刮痧或拔拔罐,着重按摩“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两寸处),不仅能治疗肘关节疼痛还对膝关节疼痛有特效,这就是“下病上治,膝病肘治”的治疗方法。

3、看看膝盖的痛点压迫在哪条经络上,然后让家人从此经络的大腿穴位开始到踝骨附近的穴位做按摩,效果会很不错的哦!但是千万不要按摩关节的痛点,否则会起反作用,造成关节深度损伤或变形。

4、对于类风湿膝关节疼痛的患者“犊鼻、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等穴均可取之治疗,哪个敏感就取哪个。

四、膝盖出现充血肿胀或肿痛无力、酸涨、关节积液,活动下蹲困难,功能受限等现象,有可能是“滑膜炎”。简单的可理解为:滑囊是一个储油器,是为骨骼肌腱运动加油的,目地是为了增加润滑减少摩擦,如果有了积水,积水稀释了滑液就起不到润滑作用了,此时剧烈活动就会产生骨骼摩擦,最终损伤骨骼。不过也不要紧张,“滑膜炎”属无菌性炎症,主要是微循环不通阻碍所致,所以治疗应以调理微循环系统为主,只要微循环畅通了,积水也就循环消失了,同样炎症也就解除了。

老年人因为气血弱,所以气血便不容易到达腿部和足部,这样便会影响到腿脚的微循环,使膝盖缺少了润滑剂造成了膝盖的硬性摩擦,从而产生疼痛。由于膝盖是“诸筋之府”,练武的人都知道“腰力发于腿,腿力源于膝”这个道理,说明了膝关节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人们也常说“人老先老腿”就是说人老的时候气血下不到腿部,就会头重脚轻容易摔倒,这也是衰老的表现。

要想身体健康就必须要打通“犊鼻穴”,平时在家让膝盖少受些力,多按按此穴,多敲敲大腿的经络,时间长了就一定有效果的。其实中里老师介绍的“引血下行三部曲”(推腹、跪膝、金鸡独立)是患者自治的最好良药,只要坚持下去,奇迹就会在您的身上产生。乳腺疾病治疗口诀

今天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单位里的同事李姐得了乳腺癌,经检查是恶性中期,使愉快的工作气氛消失殆尽,同事们都处于惋惜当中。后天就要做手术了,为了彻底应该是做乳房切除,她现在正处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李姐人长得漂亮,身材也好,虽年近40岁了,看上去也就是30多岁,平时做起事来是十分自信的,是那种干净利索型的女强人。但是不幸却降临到了她的头上,在被查出恶性肿瘤后,短短的几天时间,她好像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精神状态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大家都在劝她往好处想,毕竟乳腺癌的治愈率属于比较高的那种,早期的治愈率能达到80%-90%,通过多种方法综合检测并结合临床体检,95%以上的乳腺癌皆可得到确诊。但她还是泣不成声,我知道她的感受,其实现在已不是治愈率的问题了,关键是切除手术即便是成功了,她也失去了一个曾经让人羡慕的乳房,同时也失去了往日的自信。没办法,有时候老天爷就是这样不公平,它在给你一个美丽外表的同时,也会给你一颗失落的心。

其实很早时,她也曾经咨询过我一些病症的治疗方法,因为我们是上下级关系她有所顾忌,没有把一些身体症状告诉我,只是在随意间断章取义的问了问,我当时已意识到了她的病因所在,顾及面子没有点破,就是把治疗方法用短信的形式发给了她,医院检查一下,可是没有引起她的重视。哎!面子害死人啊!展现在众人面前的不光要有美好的外表,更应该有健康的身心。

我也因为顾及同事之间的面子而欲言又止,为此深感自责。最近工作虽然很忙,为了更多的妇女同志的健康,也为了表示我的内疚,特赶写此口诀的解释以示众人。

口诀:

气郁导致乳腺病,首选要至肝胆经,

肝经众穴找痛点;胆经渊液与肩井,

外丘专治乳急病;中渎拔罐病渐轻,

如不及时治肝胆;毒火上逆三焦行,

急痛心包郄门穴;天池按揉莫放松,

敲打带脉化上淤;膀胱排毒要畅通,

肾经各穴按摩到;月经正常乳安宁,

足背胸乳反射区;每日推揉祛病灵,

平日不可生闷气;笑口常开寝寿终。

一、气郁导致乳腺病,首选要至肝胆经,

肝经众穴找痛点;胆经渊液与肩井,

外丘专治乳急病;中渎拔罐病渐轻。

这三句口诀主要是让大家要注意肝胆两经。中医认为乳房为肝、胃两经所属,乳房的盛衰还与冲任两脉有关。情志内伤,肝郁气滞,气血周流失度,气血凝滞,结聚成块。妇女气机易抑郁、气机流行不畅,蕴结于乳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引起乳房疼痛。肝郁气滞,气滞必然导致血瘀,肝气横逆犯胃,脾运失司(木克土),痰浊内和生,痰浊和血瘀互结,阻于乳络结聚为核。

乳房不适的患者很多都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心情郁闷所致,大部分人婚后的生活质量不高,长期思虑过度,饮食睡眠不佳,不与人交流,火气无处发泄,导致怒气留内而伤肝。把肝胆两经调理好了,脾胃两经之病自然迎刃而解,此为兵法之“围魏救赵”之计。

首先,可在肝经上寻找痛点拔罐或按摩,尤其要注意按揉足部的“太冲至行间穴”,这两个穴位在《五俞穴的介绍》中有详细的说明,主要起到祛火解毒的功效。如果“太冲穴”没有反应,可以先找腿上其它的穴位,看看是否有堵塞的地方,把疼点按开了,“太冲穴”就会有反应了。

其次,就要平时多注意敲打胆经,因为肝胆相表里,肝经是要通过胆经来排毒,一定要多刺激胆经,使它保持通畅。乳腺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在“渊腋”穴(腋窝下四横指)和“肩井”穴(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拔罐、刮痧或按摩。“渊腋穴”是防治乳腺增生和腋窝出汗的要穴;“肩井穴”的作用很大,因为胃经、三焦经、大肠经都从此穴经过,所以它的治疗范围极广,但是最有效的就是治疗乳腺和淋巴方面的疾病。有乳腺疾病和淋巴疾病的患者,其肩井穴肯定比较敏感,把它按摩到不疼了,乳腺和淋巴问题就会得到改善了。

“外丘”穴(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是胆经的郄穴,专治急性乳腺疼痛。“中渎”穴(大腿外侧,在“风市穴”下2寸。“风市穴”:身体站立时手臂下垂,中指尖所指处)是疏通於阻的要穴,“中者,中间也;渎者,水沟也”;这个“中间”是指中焦,在《卫气与营气》的介绍中说过,上焦的器官是心和肺,中焦的器官是脾胃,下焦的器官是肾,那么中焦的“水沟”指的是哪呢?其实就是胆囊的部位,这个“中渎穴”就是胆囊的清道夫,常按摩、拔罐、敲打不仅能排解肝毒,还能治疗胆囊炎。

二、如不及时治肝胆;毒火上逆三焦行,

急痛心包郄门穴;天池按揉莫放松。

说的是如果肝胆经络不常保健,毒火就会循经上逆至三焦经而引发头疼、耳鸣、胸闷、口干、岔气等症状,那时就又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时间了。所以,要在第一时间把肝胆两经的问题解决才是治本之道。

由于乳腺疾病和心情有很大关系,所以就离不开心经的问题。“郄门”穴(腕横纹上五寸)是心脏病人的急救穴,而心包经有通着乳房;因此,它也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要穴。当您的医院的条件下出现乳房突然疼痛时,赶紧按揉此穴即可缓解能为您争取治疗的时间。“天池”穴(乳头旁边一寸处)也是如此,它跟肝胆等多条经络相通,当肝胆两经的郁结之气上逆时,胆经之气走它的同名经“三焦经”;肝经之气就走它的同名经“心包经”,这时就会在“天池穴”出现於堵,从而产生乳腺炎或乳腺增生,女士们有时间就要好好用手掌揉揉它,也可以在这拔拔罐(此穴部位无肿块的条件下),可以很好的防治乳腺疾病。

三、敲打带脉化上淤;膀胱排毒要畅通,

肾经各穴按摩到;月经正常乳安宁。

治疗一种病症就像打一场战役,它需要多兵种的配合才能最终取得完胜,治疗乳腺疾病也是如此。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于体内毒素淤积过盛引起的病变,那么就需要全面的做好排毒工作。人体排毒的主要通道就是皮肤、肠道和尿道。皮肤排毒可通过锻炼出汗或吃药发汗来完成;肠道排毒就必须保证大便的通畅,这就需要每天临睡前用手掌外侧或空拳敲敲带脉,带脉的具体位置在《奇经八脉》里也给大家介绍过了,临睡前敲5-10分钟的带脉,为的就是让大家第二天早晨的排便通畅,从而减轻乳房毒素的负担。每10-14天要在后背和腿上的膀胱经上刮刮痧或拔拔罐(最好是在流注时间),疏通水道,对身体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肾为五脏之本,元气之根,肾气、天葵、冲任三者构成性轴,既作用于胞宫,又作用于乳房。肾气不足,冲任不调,气滞血瘀。而制经期紊乱,经量减少,积瘀于乳房、胞宫,出现乳房疼痛而结块。所以可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对本经做按摩(以痛点穴位为主),保证月经的正常,月经正常了就会减少患乳腺疾病的机率。

四、足背胸乳反射区;每日推揉祛病灵,

平日不可生闷气;笑口常开寝寿终。

“上病下治”是我很推崇的治疗方法,尤其我对足疗情有独钟。有乳腺疾病的女士一定要重视你的足底按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在足部的乳腺反射区抹点油做做推揉,三天下来你就会体会到神奇的效果了,不信您可以试试。

其实治疗都是手段,最终达到身体健康才是目的。平日里朋友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是长寿健康之本。

生殖系统疾病(囊肿、水肿、泌尿、前列腺的治疗)的治疗口诀

囊肿和水肿有很多种,这里简单的介绍生殖系统方面的几种病情和穴位治疗方法:

一、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卵巢肿瘤,它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囊肿(也称单房性),也可以是一个囊肿内分成若干个房的囊肿(也称多房性),这种病以30---50岁左右的人群最为常见,但现在也有年轻化的趋势。这种病早期没有特殊症状,因此只有待囊肿逐渐增大,自觉下腹一侧有包块时才会引起重视。

小囊肿如压迫到直肠、膀胱就会发生尿频或排便困难;压迫到骨盆神经会产生腿痛、腰痛的现象。巨型囊肿的压迫症状事比较明显的,这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腹胀、少食等症状,下肢还可能发生静脉曲张。一旦发现是恶性肿瘤时,大多已经属于晚期,特异性性腺间质肿瘤,如颗粒细胞或卵泡膜肿瘤可发生月经紊乱,甚至发生闭经。

生理性的囊肿,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这种囊肿是随着月经的周期,偶尔长起来的囊肿,一般不需要治疗,自然会好的,一般常见于青春期的年轻女性。另外,有一种叫“巧克力囊肿”,虽然也长在卵巢上,但它不属于上面所说的囊肿的范围,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卵巢的结果,在治疗上也是有区别的。有附件炎和盆腔炎的患者,也伴有炎性包块或囊肿物,跟卵巢囊肿在治疗上是有区别的,所以,即使有囊肿,也不要太紧张和乱下结论,医院的检查,才能确保不会误诊。

二、前列腺囊肿

前列腺囊肿大致分为先天性、后天性、炎症性、寄生虫性、真性这几种。

先天性前列腺囊肿并不是起自前列腺,它与膀胱后壁粘连,囊肿逐渐长大后会压迫膀胱从而引起排尿困难,如果压迫到直肠也会引起肛门坠胀和排便不利,常伴有隐睾、尿道下裂、肾功能发育不全等先天性疾病。

后天性前列腺囊肿是由前列腺基质导致腺泡不完全或间断性梗阻,逐渐形成腺泡上皮变厚,形成了潴留性囊肿。它的直径为1-2厘米,能发生在前列腺的任何部位,也可突出至膀胱颈部位。

炎症性前列腺囊肿事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结缔组织增生,导致前列腺导管狭窄,分泌物潴留形成的囊肿。

寄生虫性前列腺囊肿是由寄生虫(包虫)引起的前列腺管周围的慢性炎症,或是肉芽增生逐渐形成的囊肿。

真性前列腺囊肿事前列腺腺体在最初的坯胎发育阶段受阻,从而引发导管狭窄发生阻塞,久而久之形成潴留,也叫潴留性前列腺囊肿。

(注:“潴留”的意思是指液体在体内不正常地聚集停留)

三、肾囊肿

绝大多数肾囊肿并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因囊肿本身或囊内压力增高、感染等而出现以下病状:

1、腹部肿块: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60%~80%的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肾脏。一般来说,肾脏越大,肾功能便会越差。

2、腰、腹部不适或疼痛

由于肾脏肿大和扩张,使邻近器官受压引起的不适。如果是肾脏多囊也能导致肾脏含水量大,变得沉重,下坠牵拉,从而引起腰部疼痛。疼痛的特点一般为隐痛、钝痛,固定于一侧或双侧,向下部及腰背部放射。如有囊内出血或继发感染,则会使疼痛突然加剧。如合并结石或出血后血块阻塞尿路,还会出现肾绞痛的症状。3、血尿:发作时腰痛常加剧,剧烈运动、创伤、感染可诱发或加重,呈周期性。出血原因是因为囊壁下方有许多动脉,由于压力增加或合并感染,使囊壁血管因过度牵拉而破裂出血。4、蛋白尿:一般患者的尿蛋白含量24小时尿内不会超过2g。但是大多数患者不会发生肾病综合征。5、高血压:如囊肿压迫肾脏,造成肾缺血,使肾素分泌增多便会引起高血压。在肾功能正常时,已有50%以上患者发生高血压,肾功能减退时,高血压的发生的概率将会更高。6、肾功能减退:囊肿占据和压迫肾脏的位置,能使正常的肾脏组织显著减少,肾功能便会逐渐减弱。

这里要多说一下多囊肾,“多囊肾”“多囊肾”在中医没有病名,可归属于“尿血”、“腰痛”、“积聚”、“虚劳”等病范畴。《灵枢.本脏篇》指出“肾大则善病腰痛,易伤以邪”。《灵枢.胀论篇》也有关于“肾胀”的记载,如“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的叙述。由此认为,多囊肾发生多由于“内则素体禀赋不足,外则内伤七情或饮食劳倦”等因素,中医认为多囊肾的病机为:“肾精亏虚、气血不畅,痰浊内生,脉络瘀阻”,痰浊与瘀血交阻于腰部而发病。中医治疗以“益气生精、祛痰化瘀”为主。以“通肾活络、活血化瘀、降浊排毒”为途径,以“疏通肾脏,激活肾脏功能”为目的,调整和维持人体的内部平衡。

口诀:

尿路炎症循肾经,水泉复溜太溪能,

大肠偏历治感染;利尿消肿它最精,

祛湿消肿阴陵泉;排毒消肿环跳灵,

气滞水肿找消泺;漏谷可治泌尿病,

遗尿遗精出然谷;列缺也治此病行,

八髎腰阳关拔罐;拨云见日天渐晴,

以上均可治前列;泌尿疾病都可应,

再加足底反射区;下淋巴肾求安宁。

一、尿路炎症循肾经,水泉复溜太溪能:

肾是先天之本,也是我们身体的根基,万不可忽视。“太溪穴”(在脚内踝骨后面,跟骨上面的凹陷处),属土。它是个补穴,“太者,可大可小无限也;溪者,山涧之流水也”,此名就是统领山涧大小之流水的意思。水在人体之中是血液组成的一部分,把“太溪穴”用好了就等于是调动了静脉中的血液(小溪之水),新鲜的血液就会冲开体内的淤血,形成良性循环。在前面《五俞穴的介绍》中也说过,五脏(阴经)的原穴,也是五腧穴中的俞穴,它是以“俞为原”,六腑(阳经)则不同,俞穴之外,另有原穴。“太溪穴”既是肾经的“俞穴”也是“原穴”,《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病者,取其原也”。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平时多按摩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水泉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是肾经的“郄穴”,“水者,水液也;泉者,水潭也。”意思是指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郄穴专治急性病症,像急性尿道炎、尿路感染等都可以通过刺激此穴得到改善。

“复溜穴”(跟腱的前方,内踝骨上两横指多一点,或太溪穴直上2寸的地方),属金。“复者,重复也;溜,回流也”是指让停留和於堵在身体里的有害物质被血液冲洗后排出,新鲜的气血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此穴能滋阴补肾、利水消肿,对治疗“水肿”之症有特效。它和膀胱经配合能使尿路通畅,排毒迅捷,如肾炎、肾囊肿、肠鸣,肠炎,水肿,腹胀,腿肿,盗汗,自汗,无汗,小腿酸胀,手足指端麻木,大小便无力等症状都是它的治疗范围;又因为“肾,上咽喉辖舌本”,所以它还能治疗哮喘;如果配合肺经的“尺泽”穴还能治疗高血压,同时它也是治疗所有妇科病症的必选之穴。

二、大肠偏历治感染;利尿消肿它最精:

大肠经阳气最旺,为多气多血之经,常刺激它可以疏通血液通道,祛除体内毒素,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偏历”穴(翻掌,两虎口相交,中指在手臂食指沿线所点的地方,腕横纹上三寸处)是大肠经的络穴,俗话说“久病入络”,因此它专治慢性病。“偏者,偏离也;历者,历程也。”意指流经本穴的气血偏离大肠正经而行,扩散之气偏行于肺经,向肺经输送大肠经的阳热之气,改善肺气之虚。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属金;“金生水”;而“肾属水”,所以对于治疗肾原性水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和前列腺炎及尿路感染等有比较好的效果。

三、祛湿消肿阴陵泉;排毒消肿环跳灵:

“阴陵泉”穴(脾经的“合”穴是“阴陵泉”(手贴着内侧胫骨向膝盖方向滑动,到了膝盖内侧就被骨头卡住了,就在卡住这个点的凹陷处),属水。“阴者,隐也;陵者,土丘也;泉者,泉水也。”意思是指流经脾经的气血和物质容易在此堆积。它是脾经的合穴,《灵柩·四时气》中说“邪在腑取之合”由此可知其作用非同一般。这是个祛湿的要穴,人体内如果湿气太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和炎症。“脾是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体内湿气太多运化不出去就会产生水肿和痰饮,如皮炎、皮疹都是这样产生的。夏季快到了,夏季我们最易受暑湿之邪的伤害,也就是人特别容易在这时耗气伤阴的季节,按压此穴可以健脾利湿,保持整个夏天脾胃消化功能正常,还能把多余的“湿”祛掉,促进水份排出,避免水肿现象的出现,如果配上“承山”穴和“三阴交”穴还能治疗小腿部位的肥胖症状。

“环跳”穴(简单点说,大概就是有时候得病时,打针的位置)虽属胆经上的穴位,但它却和膀胱经相交会,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凡是环跳穴有疼点的人,其膀胱经必然会有堵塞。经常敲打环跳穴就可帮助身体打开下水道,把高血脂、静脉曲张、水肿等血液里的毒素排出,起到清道夫的作用。

四、气滞水肿找消泺;漏谷可治泌尿病:

三焦经的“消泺”穴在肘窝上5寸(注:四横指为3寸)。“消者,溶解、消耗也;泺者,水名,湖泊、浅水之意。”消泺即是消除水气的意思。《灵柩》所说“三焦,主气所生病者”,由此可知三焦经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它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内分泌失调需要调理的经络。人在生闷气时,血液的流速就会变慢甚至瞬间停滞,血液中的热量就会化作湿气产生痰或水肿,按摩此穴就能除湿降浊,避免后患的形成。

“漏谷”穴(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漏者,漏落也;谷者,五谷也。”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之意。也就是说吃下的东西没有得到及时的消化,营养没有吸收都漏掉了。早晨时出现脸部肿的情况最明显,主要的原因就是体内的水分代谢不佳,造成水分囤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饮食太碱了,尤其是有吃宵夜习惯的人,食物的盐分中有钠离子,入睡后它就会让身体开始吸取水分,如果不能及时的排出,早上起床之后就有泡泡眼跟浮肿脸了,这样的浮肿状况因为起床后身体的活动和重力,大概在两个钟头之后可以得到改善。此外,睡眠不足、压力过大、还有过敏性体质的人,也都容易出现早晨脸肿的状况,还有大哭过后,因为脸上局部小肌肉的过度收缩,也是泡泡眼出现的元凶,所以点按此穴就能解决消化不良的问题。

五、遗尿遗精出然谷;列缺也治此病行,

八髎腰阳关拔罐;拨云见日天渐晴。

“遗尿症”俗称尿床、夜尿症,中医又称遗溺、遗溲,是指年龄在3岁以上小儿或成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不能控制排尿行为。这种病虽不会直接造成对器官的损害,但给患者和患者家庭带来的精神负担和痛苦却是很大的。

中医认为遗尿主要与肾及膀胱虚寒,不能固摄密切相关,还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之处,同时也会涉及肺、脾,肝。以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最为多见。小儿身体虚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则闭藏失职,致使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不能制约水道,或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而发生遣尿。有的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夜间排尿习惯,而任其自遗。

遗精分为以下几种:

1、肾气不固型:表现滑精频繁,面色少华,畏寒肢冷。此为病久不愈,阳精内涸,气矢所摄,精关不固。

2、心肾不交型:表现梦中遗精、头晕、倦怠无力。此为心火亢盛、水亏火旺,扰动精室所致。

3、肾阴亏虚型:表现为遗精、头昏目眩、耳鸣腰酸、失眠盗汗。此为房事过度,耗伤肾阴,干扰精室,致使封藏失职。

4、肝火偏旺型:表现为梦中遗精,烦躁易怒,胸胁不适,口苦咽干。此为肝火旺盛、火扰精室所致。

5、湿热下注型:表现为遗精频繁,或在排尿时精液外流,口苦或渴。此为湿热下注,扰动精室。

“然谷”穴(在脚内侧踝骨前下方高出一块骨头,就是这块骨头的下缘便是此穴),属火;是肾经的“荥穴”。“然者,燃也;谷者,粮也”,意思就是它能将生米做成熟饭后变成营养之水气供应所需。肾经属水,然谷穴属火;其作用就是平衡水火,专治阴虚火旺之症,有“升清降浊”之功效。

“列缺”穴(在手腕拇指一侧有个突出的骨头,就在这个骨头下面的凹陷处。取法:两手虎口交叉,掌心向内,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便是此穴。)它是肺经的络穴,也是人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专治慢性前列腺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

“八髎穴”在腰部和尾骨两边旁开2-3厘米,左右各4个,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的统称。它是专治生殖系统疾病的穴位,有子宫肌瘤、痛经和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在此处必有痛点,可以先在此处拔拔管,然后把痛点揉开,病症就能缓解。

“腰阳关”是属于督脉的穴位,督脉是人体诸阳经的总脉,它是提高人体阳气的穴位,能补肾强腰,对前列腺疾病和妇科疾病都有很好的帮助,拔罐效果最佳。

六、以上均可治前列;泌尿疾病都可应,

再加足底反射区;下淋巴肾求安宁。

意思是从一到五这些穴位对治疗前列腺和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都是可用的,哪个敏感就用哪个,有些需要以上穴位都检查到,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另外,足底反射区内的“下淋巴反射区”和“肾反射区”对治疗以上病症的效果一定不可小视,足疗是我们康复不可缺少的治疗环节。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

具体口诀如下:

有的人要问了,肾经上的穴位这么多取哪个呢?这个还是我们在以文章节中反复提到的两个穴位“太溪”与“复溜”。

肾经的“俞”穴和“原穴”都是“太溪”穴(在脚内踝骨后面,跟骨上面的凹陷处),属土。“太者,可大可小无限也;溪者,山涧之流水也”,此名就是统领山涧大小之流水的意思。水在人体之中是血液组成的一部分,把“太溪穴”用好了就等于是调动了静脉中的血液(小溪之水),新鲜的血液就会冲开体内的淤血,形成良性循环。

二、手心脚心爱出汗;温溜刮痧病渐轻

三、心经痛点要常按;手足出汗此经行,

心经是治疗盗汗、自汗的主要经络。

《黄帝内经》上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心情平和,一切才能趋于安定;否则在心思混乱的情况下,便会使五脏和外形受到损伤,精神就会萎靡不振。

心经不但可以治疗情志方面的疾病(癫痫、错乱、抑郁等),还能治疗心脏原发性的病症。

大家可能又要问了,为什么又出现了小肠经的穴位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灵柩经·经脉篇》中说:“小肠经主液所生病。”这个液包括很多,如:唾液、尿液、精液、汗液、月经、白带、乳汁、胃液、胰腺、前列腺、骨膜分泌液等等,所以,凡是与液有关的疾病均可从小肠经下手解决,这个在上一篇文章中也介绍过了。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点击课程名称查看详细介绍

『王军旗』6月(深圳)毫刃针快速无痛治疗颈肩腰腿痛,颈椎腰椎

『王合民』6月(北京)膏药制作穴位贴敷与药物铺灸疗法

『陈忠和』6月(南宁)正脊“稳”、“准”、“轻”、“巧”

『陈杰』6月(哈尔滨)新医正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李松芝』6月(北京)无痛腹针:落藏、经络、八卦〖一图治一病〗

『年轻一步到位』6月(北京)面部祛皱提升微雕针刺技术

『魏朝军』6月(上海)一三针法27种特效组合针

『吴斌』6月(上海)瑶医上古诊疗

『吴金乐』6月(长沙)根骶能量健康按摩疗法,“以有形的手法调动无形的能量,以无形的能量修复有形的整体”

『邱飞虎』6月(长沙)佛门闪电针法(快速治疼痛)

『周志军』6月(广州)董氏针灸(刺血、倒马、动气与牵引)

『吕晓峰』6月(北京)平衡针:股骨头坏死、中风偏瘫、各种痛症

『李义凯』6月(郑州)学习解剖的好机会!带你临床解剖新鲜尸体

『刘吉领』6月(青岛)新一针?无痛美容针法

『贺林』6月(北京)贺氏针灸:贺氏三通

『吴金乐』6月(北京)根骶能量健康按摩疗法,“以有形的手法调动无形的能量,以无形的能量修复有形的整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