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肠息肉的生长是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但没人能预料这个“小东西”,何时会“摇身一变”,成为肠癌。这也是为何在发现肠息肉后,专科医生会强烈建议患者及时接受肠镜下切除手术的原因。

这个故事,是我院消化内镜科李初俊主任医师曾接诊过的一个真实案例。20年前,该患者接受肠镜检查后就发现直肠里长了1颗直径5mm的亚蒂息肉,但一直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复查追踪,任其自由生长20载,终于演变成为直肠癌,错失处理的大好时机。

医生感慨:可惜了!

前段时间,我院消化内镜诊疗专家门诊接诊了一位专程从多公里外赶来就诊的61岁患者陈先生。据陈先生称,自己大便次数增多伴反复便血3个月。作为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专科医生,李初俊主任医师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妙!可能又是直肠癌!

当李初俊追问陈先生既往病史及是否做过肠镜检查时,患者竟拿出了一份20年前的肠镜检查报告。原来,年4月16日,陈先生在当地曾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当时便发现有个直径5mm的亚蒂直肠息肉,但未做处理。20年来,竟一直没有予以重视,再也没有做过肠镜复查追踪息肉的变化情况!

这份20年前的纤维内窥镜检查报告显示:患者直肠有一处约0.5cmX0.5cm(5mmX5mm)的腺瘤样息肉,发红短蒂,无活动性出血。

纤维内窥镜检查显示有腺瘤样息肉

5mm有多大?约摸只有绿豆大小。可惜早期的肠镜没有图像。下面是另一患者接受电子肠镜检查后发现的亚蒂息肉,同样也是直径约5mm,让大家有个直观印象:

直肠直径约5mm的亚蒂息肉

电子结肠镜下,发现“20岁”的息肉已变癌

究竟生长20年的息肉会是什么样?癌变了吗?情况严重程度如何?

李初俊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于直肠距肛缘12cm-17cm见一环2/5周肿物,直径4cm-5cm,表面糜烂坏死。从肠镜检查所见,基本可以确定,直肠息肉已经癌变为直肠癌,而且已经不是早期!

电子结肠镜检查

病理检查是肠癌诊断的“金标准”,最后病理诊断结果为(直肠)中分化腺癌,CT分期:T4aN+。至此,肠癌确诊,息肉癌变无疑!

直肠癌伴溃烂、出血

年3月3日,患者接受了“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腹腔引流术”,顺利切除了包括肿瘤在内的肠段,清扫了周围淋巴结。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其直肠中分化腺癌已是II级,伴灶性坏死,浸润肠壁全层至浆膜下脂肪组织内,分期为T3。幸而,没有转移,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其实,只要1次肠镜检查,就能揪出“潜伏”20年的隐患

5mm的直肠亚蒂息肉,放任不管20年后,长大了足足10倍,成为50mm的病变。

原本是良性的息肉(癌前病变),“质变”成了直肠癌。李初俊主任医师感叹到:患者错过了两个重要处理时机;

第一次机会,在发生肠癌癌前病变前,患者未能在还是息肉的这个癌前病变阶段接受肠镜下超微创切除,否则便可祛除癌前病变,预防肠癌;

第二次机会,即使息肉刚刚癌变,早期仍可通过内镜治愈性切除。若及时就诊,就可在内镜下进行超微创切除局部早期癌变的息肉,无需开腹,无需切除肠段,可以保持肠道器官的完整性,避免肠癌根治手术带来的巨大手术创伤。

可惜,此案例由于拖延治疗,最终需要实施直肠癌根治术,切除了包括肿瘤在内的肠段,治疗过程必须承受着肠道器官缺失和较大的创伤,也需要耗费较多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

李初俊深感大众对于肠胃健康知识的了解依然不足,他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

(1)肠息肉是肠癌的癌前病变,大部分的肠癌来源于肠息肉癌变。发现肠息肉,应及时内镜下超微创切除处理,以达至肠癌的预防。

(2)必须树立肠镜健康检查理念,依不同的群体于各自合适的年龄开始接受肠镜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治疗肠息肉,有效地预防肠癌的发生,降低肠癌发病率。

及时发现肠癌于早期,以便获得早期治疗机会,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肠癌的病死率,从而减少个人、家庭、社会的医疗负担!

疫情期间就诊温馨提示

为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播散,目前中山六院消化内镜诊疗检查需预约,须由开具检查的门诊医生完成流病史和接触史排除,并行核酸检测(-nCov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初筛)、血常规检测、胸部CT检查(胸部平扫+HR(高分辨率))筛查,结果正常后方可进行。

消化内镜诊疗前

NCP疫情筛查项目

胸部平扫+HR(高分辨率)

-nCov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初筛

血液分析

结合核酸检测、血常规检测、胸部CT检查的结果发布时限及有效期期限,请预约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检查日期(D)的前2-3天(D-2或D-3)进行上述疫情筛查检查:

注意:

消化内镜检查与胸部CT检查的时间关系

NCP疫情筛查检查(D-2)

消化内镜诊疗(D)

周一(D-2,如3月23日)

周三(如3月25日)

周二

周四

周三

周五

周五(D-3,如3月27日)

下周一(D,如3月30日)

本文指导专家

消化内镜科李初俊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中山大学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消化内镜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消化内镜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整合肝肠病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内镜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消化道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澳门胃肠肝病学会学术顾问,《中华消化内镜杂志》通讯编委,专注并擅长于各类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学术专长:一医院工作,对各种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20年来专注于消化内镜诊断与微创治疗工作,娴熟操作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和超声内镜进行内镜诊断与治疗,受检者痛苦少。曾接受香港消化内镜学会和曹世植消化内镜基金会(DR.WILLIAMCHAODIGESTIVEENDOSOCPYFOUNDATIONLIMITED)基金资助,在引领治疗内镜潮流的香港中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现代治疗内镜培训,并参与过香港微创中心关于早期消化道癌的诊断与微创治疗培训。擅长于不需开腹手术的内镜下微创手术以治疗胃肠道息肉、胃肠道黏膜下肿瘤、早期消化道癌、胆胰管病变包括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胆管癌、壶腹部癌,以及各种消化道出血性、阻塞性、狭窄性病变,包括各种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等。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李饶尧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图/锐景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